1.1 选题背景
笔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书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因儿化而引起的小问题。比如学生会问“为什么课文中是‘聊天儿’,而练习中却是‘聊天’,到底应该怎么读?”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发现教材中儿化的不规范,给外国学生在学习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从 1950 年清华大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以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热潮的到来,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我们在传播汉语和汉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期间,对外汉语教材也一直伴随着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的国情而产生了几次更迭。研究教材的人也层出不穷,但是单独将儿化细化出来的却很少。
虽然相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儿化只能算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小配角。但是正如一台大戏,配角也要起到调节演出气氛和演出节奏的作用一样,语言中的配角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要本着“主角虽主,次角不次”的原则来看待语言中的小角色。
1.2 研究现状和不足
由于儿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学界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还集中在儿化的本体方面,对外汉语方面涉及的并不多。总结上述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关于儿化研究的成果仅限于对儿化本体的研究,有些并不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甚至有些地方对教学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定 “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口语里必须儿化的词”,这种词汉语里称作必读儿化词。《现代汉语词典》是当今最的辞书之一,也是我们编纂各种对外汉语教材的依据之一,正是因为必读儿化词被定义为“书面上有时儿化,有时不儿化”,所以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中对必读儿化词的处理就显得有些随意,这种处理方式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并不为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显然不太妥当。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主要通过多种材料的统计、分析和对比,以及对两所高校的 50 名初中级留学生进行的口头调查,总结现有教材中儿化词的收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教材中儿化的不规范现象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对现有教材在儿化词收录和编排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使留学生能有效、快速地掌握汉语中的必读儿化词。
本论文的完成需要大量的资料。主要统计的资料有《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杨寄洲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①,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编辑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②(即 hsk词汇大纲),hsk 样题和模拟题,以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③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功之路》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发展汉语》⑤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基础汉语 40 课》⑥。
【对外汉语专业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本文链接:https://linbinqin.com/news/4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