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28篇)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在评选页面,伍淑清的简介中写道: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辞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放言要声讨、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团。20__年9月,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
倡港人从小培养身份认同
在那次发声后,美心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食肆,持续遭到黑衣大肆破坏,网上也掀起了对伍淑清的“攻击潮”“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些网络的攻击,因为这些网络后面别有用心的操纵者,对谁说要发声,谁要说清楚香港这个事情,他们都要打击的。”伍淑清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许多香港青年走上街头并做出过激行为,伍淑清不止一次表示过痛心。在她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青年的身份认同。她认为,必须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的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认识国旗、国歌和中国人。“如果出现身份不认同,孩子就会说‘我不是中国的,我是香港的’”她认为,香港教育界应着力培养青少年树立国民身份认同,认识到自己是在香港生活的中国人。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
时隔两个月,伍淑清在接受采访时,批评了香港特区政府部分公务员,并认为香港经济已进入下行周期。她认为,香港商界深受香港风波之害,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话的人还太少!
在香港,伍淑清被人称为“美心大小姐”,因为她是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的长女。而在内地,特别是在首都北京,她往往被人昵称为“001小姐”原因是1979年6月到9月,伍淑清从香港到北京,去了7次,只为谋求到内地做航空食品的机会。1980年4月,“外资审字(1980)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号”终于出炉,亦即美心集团和中国民航总局成立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商言商而言,“001小姐”也好,“美心大小姐”也罢,从这家航空食品公司的成立来看,伍淑清确实有过人的政治嗅觉和商业嗅觉。
那么,如今她怎么看香港风波和香港的商业前景呢?海叔从采访稿中,似乎感受到她并不乐观。她认为,香港经济的下行周期恐怕至少要持续三年。“经济坏到底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再上来的。”她说,“就算中央有政策,香港本身还有底气么?”不过,她也并非完全看衰香港经济。她还表示:“内地的企业来香港,用香港的平台融资还行。要是内地企业不再来香港融资,你香港钱从哪里来?”
海叔觉得,伍淑清看到的无非香港经济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香港本地的民生经济,包括旅游、餐饮、零售等等,短期前景有些不太乐观。由于风波所及,香港的这些行业确实受到了打击。出租车司机们敢怒敢言,却屡屡被打坏车辆;在日内瓦发声后,伍淑清父亲伍沾德创办的美心集团旗下多个西饼店、餐馆与咖啡馆屡遭香港破坏,尽管伍淑清后来多次声明她不是美心的股东,也不在美心工作,但对美心的打砸攻击至今仍未停止;至于零售业,包括知名的铜锣湾崇光百货等,一旦遇到闹事,总得提前打烊甚至索性一天不开门。
第二个方面,则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包括最大的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地位仍在,这方面的前景“还行”换言之,在她看来,未来内地企业来香港融资,保证了香港经济的活力。这无疑是香港仍有光明未来的一个方面,但单靠这方面显然不足以确保香港经济行稳致远。
她感叹说,深受其害的香港商界其实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可惜现在敢站出来讲的人还太少。如此说来,在她眼里,香港商界不是没有明白人,只是怕公开说了什么,被搞事者起底、与己有关甚至无关的商铺被破坏……
对于香港特区政府的部分公务员的抨击,在于一些人以保持“政治中立”为由无所作为,更有甚者,有人认不清自己的身份,去参加反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游行。最近的案例,就是10月31日,西方“鬼节”那一天,有人在非法示威现场戴有面罩,袭击在场警员。警察扯下面罩,发现此人是香港政务司司长办公室助理文书主任。伍淑清也说:“前几天抓了几个人,有的是海关出来的,有的是律政司的……这些公务员到底是该为政府工作还是上街?这暴露出什么问题?”伍淑清反问称,“这说明他们的脑袋是不清楚的,既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也不清楚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合法的,一窝蜂。”海叔注意到,在伍淑清提出这一观点之际,《人民日报》也于差不多时间发表了一篇评论,提出“香港一部分公务员不能一边享高薪厚职,一边胡作非为”无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带领特区政府,恪尽职守,努力稳控局面,改善社会气氛,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但内部个别公务员,包括公营的香港电台的一些人的一些歪风,确实该杀一杀了!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她,身体纤弱,似乎弱不禁风,却有着坚守公义、敢於发声的非凡勇气;她,白苍苍,已是古稀之年,却怀着心M国家、呵护香港的家国情怀;她,曾延续了家族的财富传奇,但爱国爱港的精神财富,才是她最令人感动、值得敬佩的。她的名字叫:伍淑清。日前,“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公布,香港的爱国爱港一面大旗──伍淑清女士获得提名,是21位候选人中唯一的香港居民。
持续5个半月的暴乱,令香港满目疮痍,市民吃尽苦头。有人为达到其政治目的,公然撑暴纵暴;有人为收割选票,不愿与暴力割席;有人担心引火烧身,不敢向暴力说“不”偌大一个香港,有那N多民间组织,有多少“顶天立地”的男儿,唯有一位“弱女子”伍淑清勇敢地站到了国际舞台,大声的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香港”
“坚守公义”不是说说而已,需要坚定信念和非凡勇气;“爱国爱港”不是抽象概念,需要身体力行、始终如一。黑色恐怖笼罩下的香港,伍淑清的品质特别难能可贵!
作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监察顾问,伍淑清今年九月专赴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演讲。伍淑清指出,特区政府修例初衷用心良苦,却被示威者骑劫,她说:“一小撮示威者的意见,并不能代表750万香港人”,她还强调,极端示威者举着“人权”大旗,却破坏公物,使用暴力对警察及市民造成身体伤害,本质上侵害了与其持不同观点市民的基本人权。
那次发声后,伍淑清父亲伍沾德创办的美心集团旗下几十家餐馆、西饼店,不断遭到香港破坏,其中还包括美心拥有特许经营权的星巴克、元气寿司等店m。就在前天晚上,上水广场的美心香港地又被纵火烧了。
但这一切,并不能动摇伍淑清揭露真相、反对暴力的决心。在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她表示,“现在很多香港朋友为了保护自己不发声,特别是商界,很多朋友有很大的企业都不敢发声,因为怕被打击,这是很可悲的。”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并存,不同群体拥有各自的价值观,这是人们的自由;但香港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法治。暴力就是暴力,违法就是违法,界限分明,不容混淆!对暴力违法行为决不能纵容!越是暴力疯狂的时候,越需要更多有良知、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香港人站出来止暴制乱。在商界,比伍淑清家业大得多的人不少,从香港和内地捞到好处的人也很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向暴力坚决说“不”!相比之下,伍淑清的无惧无畏、大智大勇,实在令人敬佩!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4
我是在香港出生长大的。香港的街头暴乱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我想这可能是香港教育的问题。从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作为国家的特别行政区,但很多香港朋友没有改变思维,还是保有殖民主义的思想,我们看到年轻的暴乱示威者,甚至举着美国和英国国旗,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坦白讲,他们就好像“僵尸”一样,用社交媒体做很多事情,但意识不到对他们未来的影响。
1997年后香港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没有国民教育,没有学习中国历史,所以他们容易受一些媒体的影响,很多情况并不了解。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要明白自己的身份,现在需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理解香港的地位与作用。
四十多年前,香港将很多资源、人力资本带到大陆;四十年来大陆发展非常快,规模非常大,香港已经逐渐丢失了自己对于大陆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继续提供一个平台,不仅是对国有企业,也包括对来自全中国的,尤其是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私营企业,让他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资源拓展包括国际业务和全球化业务在内的更多业务,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能够提供很多的资源——不光在资金方面,还有电信方面以及很多联通方面的作用,这是香港现在及未来的作用。
香港作为一个平台作用,还体现在很多外国人在香港工作,外国也使用香港作为建立公司的平台。很多外国人喜欢在中国开公司时把香港作为一个平台,或者做一些反向操作。香港将利用这些服务,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作为平台作用,从而使外国公司与大陆产生更多的联系,以及与亚洲进行联系。
香港不光是一个平台,不论是在全球化还是在经济方面,香港还是一种概念的过渡和思想的过渡。而且作为平台,香港有方便做金融的地方,香港也是信息中心、长期交往的中心,所以香港的平台优势没有改变,香港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香港的人才可以去内地读书工作再回到香港,香港的人才也可以服务国家,服务全世界。这是我们的优势。
在香港现在读大学、工作的不光是香港本地出身的,还有内地的年轻人,还有海外回来的年轻人。在这些年轻人中,我们一般看到香港年轻人最无所谓,而内地来香港的年轻人最拼命,——内地青年的拼搏精神很厉害,海外回来的年轻人也比较好学。
所以,我们怎么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机会走出去?不光是走出去旅游,而是到海外打工,边打工边学习课程,当他们更加成熟后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来发展。所以,现在在海外,比如巴拿马,是不是香港的年轻人,不管是香港还是在内地的,都可以边打工边在巴拿马大学读西班牙语;我们也考虑培训非洲方面的人才,因为将来非洲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在香港培养100个坦桑尼亚的领军人才;另外在北欧芬兰的小城市只有2700人,送他们的年轻人来香港交流,我们也送香港年轻人出去他们那里交流。未来世界是一体的,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而不只是在运作阶段。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5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
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以该基金执行主席身份,每年资助组织香港中学生到内地参观考察,将国情教育及中华历史文化融会於学习、参观及实践当中。
20__年,伍淑清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她说,我们学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没有英文校歌。学校组织很多学生跟老师去内地和国外考察,让学生们立足香港,背靠国家,走向全球。
每次出国,伍淑清都会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中国使领馆拜会,在国旗下让大家跟着大使唱国歌;让学生们知道,出了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是中国的使领馆。
由於担忧当代香港青年在成长中因缺乏国家观念而被误导、被利用,伍淑清邀请了多位有心人编写了《国史百闻》,介绍近当代一百宗历史事件。同时,专门培养能够教授中国历史的老师,目的是要让香港的年轻人了解,香港和国家是不可分的。
一位商人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教育上,并非教育更容易赚钱,而是她看到香港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源於教育,国家观念、历史观念、大局观念的缺失,令香港年轻人与国家日益疏离,她要从教育入手,让“爱国”与“爱港”统一为一体,这才是真爱国、真爱港。
伍淑清1948年出生在香港,少时就读於香港,后赴英美留学。从小的耳濡目染,步入商界后的纵横驰骋,伍淑清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政界、商界人物,使她对香港的诸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伍淑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欧美许多政客对香港当下局势完全没有客观认识,也并不真正把香港视作朋友,这些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因此希望利用香港的事情h化和打击中国。她说:“他们只是在利用香港拿选票。”
在中国正在崛起的当口,遏制中国符合美国利益;符合美国利益就容易拉到更多选票;“香港牌”是遏制中国的一个好藉口;借“香港人权”施压中国政府和特区政府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个逻辑线条如此清晰,但香港某些人没有看清楚,某些人装作没有看清楚,某些人甘愿作反中乱港的急先锋。
在大是大非面前,伍淑清决不明哲保身、装聋作哑。她是智者,看穿了反中乱港势力的圈套;她是勇者,大胆地揭穿了美国政客的阴谋;她是善者,为香港好、国家好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不敬佩,还能敬佩谁?伍淑清,确实感动了全中国!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6
大大的“玩笑”
王娅特别喜欢养花养猫,热爱生活。 “用我的话说,不光大家说的这个热爱生活,我跟我周围的人一直说享受生活。”王娅笑着说。让谁也没想到的是,命运和这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国旅游的王娅,立即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开始住院治疗。四个周期的化疗,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王娅逐渐产生了耐药。就在医生为她会诊,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时候,王娅却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这并不是因为拮据,而是想要用生命里最后的时间,干更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捐资助学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还有半年的时候,王娅选择跟随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基金会到甘肃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干点不一样的事。捐资助学,就是王娅现在最挂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没结婚的王娅,最担心的是,一辈子的积攒,不能在自己去世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赠出去,帮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她办理了遗嘱公证,去世后要把自己最大的资产——70多平方米的这套商品房捐赠给助学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王娅希望在她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自己的每一分钱都不浪费。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7
精准扶贫 用爱架起东西部扶贫协作之桥
贫困山区要真正脱贫,除了“输血”,还要实现自我“造血”
20__年起,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她牵线搭桥,将宁波市象山县的“红美人”柑橘树苗引到溆浦试种,开展生产帮扶。与此同时,周秀芳将溆浦的农民带出大山,在城里找工作。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中,周秀芳还在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心工作室和爱心帮扶基金会,在吉林延边设立周秀芳爱心驿站,通过项目对接,引导社会帮扶资源向那里集聚。
经周秀芳多方协调,今年7月,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落户溆浦,并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刚刚过去的暑假,宁波有6批300多名学生到溆浦开展互动体验式研学。这个研学基地预计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学青少年(家庭)
从“支教奶奶”到“爱心搬运工”,再到“扶贫领路人”,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续。年岁渐长,她步履越来越蹒跚,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但这些都没能打倒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盖允许我走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坚定地说。
周秀芳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她曾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和“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参加9月5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时,周秀芳认真聆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获得这份荣誉,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认可,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也更坚定了我扶贫助学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有很多的同行者,荣誉是属于所有人的。今后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助学帮困、精准扶贫,把更多的爱心搬运到贫困山区去。”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8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7月1日,人民日报)
对于百坭村的村民来说,黄文秀这个名字饱含深情:北师大硕士毕业的女娃娃,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增收翻倍。习近平总书记称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从革命老区走出来,又投身于贫困山区建设,面对险情,朝着受灾群众方向笃定前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让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这是一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产党人,她以无悔青春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纵观历史,“逆行”也是我党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革命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负重“逆行”;灾害第一现场,党共产党员率先驰援;灾情最重的地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正是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在砥砺前行中亮起了党旗,照亮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 逆”的是环境险情,书写的是时代命题。有人说农村是“3亿人离家的世界”,黄文秀却说“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将“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绽放芳华。面对的恶劣的天气,她选择做风雨中坚定的“逆行”者,“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的初心,朴实而坚定,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行”的是英勇无畏,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回顾20__年3月刚上任时受到的挫折,黄文秀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把自己的扶贫路比喻为“新的长征”,从“新手”到“熟路”,面对险阻从未退缩,也不曾放弃。如何寻找扶贫最佳路径,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克难攻坚的智慧,检验的是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越是紧迫,越要实干,越是困难,越要突围。
“冲”的是大爱大义,擦亮的是先锋底色。“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黄文秀决口不提家庭困难,毅然投身到最艰苦、最偏远的乡村山野。即使是在陪护父亲做完肝癌手术不久,仍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连夜冒雨也要返回岗位。她像一名战士冲锋在前,将火热的青春化作号角,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砥砺前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这条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与初心永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读懂“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9
命运以痛吻了朱丽华,而朱丽华报之以歌。如今的朱丽华已不满足自己是一个追光者和造光者,她要当一个发光者,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像夜明珠,在阴郁中赐予别人光亮。
朱丽华在嘉兴推拿界声名鹊起,是她的推拿医疗技术给脑瘫患儿带来福音。而她与脑瘫患儿结缘,纯属偶然。1988年4月,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名患有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的男孩找到她:“朱医师,帮帮忙,这孩子四岁了还不能独自坐立,我们走遍了上海、杭州的大医院,都说这病,难医!你这里有啥法子?哪怕是缓解一下病痛,也谢天谢地!”
本来就对声音极其敏感的朱丽华,从这对夫妇的苦苦哀求里,听到了这个家庭几代人的那种绝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当年的父母、当年笼罩在全家人头顶上的哀伤。
“我能不能帮帮他们?我应该尽我所能帮帮他们!即便没有疗效,也可以用我的热情回馈给他们温暖。”曾经的经历,让朱丽华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她决定用手中仅有的技术——推拿,尽力帮这对夫妇、这个家庭拨开乌云。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朱丽华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经络走向,不断创新推拿方法。奇迹也在她的呕心沥血付出中出现了:持续推拿两个月,孩子会爬了;第五个月,孩子能扶着墙走了;第八个月,孩子蹦蹦跳跳出院了!
在小孩一家人的千恩万谢中,朱丽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医道的崇高与伟大。好的医师就像一束光,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热情。
她说:“小孩站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幸福,他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就少了一个残疾人。我希望自己不辜负‘医师’这个称谓!”
她的确没有辜负社会对她的期待、患者对她的信赖。31年来,她治疗的308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达90%以上,部分脑瘫患儿甚至能与正常孩子一起上学,还有25例小儿哮喘病人经过她的治疗无一复发……“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熟悉朱丽华的人用这句话来描述她与病人及其家属相处的常态。面对每一个患者,朱丽华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穴位的精细把控,为艰难前行的他们努力点亮生命的明灯!
其实,脑瘫治疗是世界级难题,发病的原因千差万别。曾有朋友这样对她说:“你再努力,都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称心如意。何必这么累呢?”
朱丽华总喜欢用一个故事作答:“大海刚退潮时,沙滩上留下了浅浅的水洼,里面有一群小鱼在苦苦挣扎。有个孩子一条条把它们捡起来,用力扔回大海。有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这么多,你扔得完吗?小孩没有停手,边重复着动作边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每一条都希望自己能回归大海。我想,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像那位捡鱼的小孩一样,多救治一个,社会的负担就少一个,世间的欢快就多一分!”
朱丽华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个体的力量虽然如萤火之渺小,但只要汇聚起萤火虫之光,定能光芒万丈,照亮一片美丽的精神天空!也因为抱持着这样的信念,几十年来,只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脚底下的这块土地需要,凡有召唤,她必率先响应、带头践行,高擎初心的火炬,顾大局、识大体,彰显当代共产党员的新魅力:
1990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毅然捐款116元,相当于奉献出了两个月的薪资所得;
20xx年,嘉兴筹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她二话没说捐款1万元;
20xx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主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说是无论如何要为抗震救灾奉献绵薄之力;
每年的寒门学子结对,都有她的身影,,结对46名寒门学子;
……
朋友问:“朱医师,你对自己吝啬得要命,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脚上那双新布鞋只花了20多块钞票还嚷嚷着嫌贵,对国家、对别人却那么慷慨。你的钱都是血汗钱,靠平时每一分一秒的推拿辛苦积攒的,何苦呢?值得吗?”
“不能这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一个盲人,能有今天发光发热的机会,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手,让我去培训,帮我安排了工作,后来又借着改制的东风,盘下了福利院的推拿诊所,带着一群盲人朋友过上了亮堂堂的生活。我不能光享受人家给予的光亮,还要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样的我才不负红船旁共产党员的称谓!”朱丽华说,我们虽不像太阳那样光芒万丈,让光辉温暖万物、普照大地,但可以做一个发光体,用真诚、纯粹、善良和宽广,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朱丽华总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她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最是寻常见真情,最是细节显品格。因为不幸,朱丽华的眼睛从光明走向黑暗;因为自强,她的心灵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她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带着梦想追光,带着情怀造光,带着使命发光,在最平凡的岗位展现坚毅与自强的力量,传递奉献与担当!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0
翻开毛卓云20xx年来记下的5大本共1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记者看到了他与涉艾在押人员的一次次交往,为企图闹事者感到愤怒,也为巧解难事感到欣喜。他把在押人员思想感情变化、行为转化成果等都记录下来,分析成功案例。仅对一名命案在押人员的详细分析,就有10篇之多。据此,他归纳总结出涉艾在押人员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管理工作提供经验遵循,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所谓破心法,就是要找准沟通交流的切入口,有效打开在押人员心结,达到教育感化的效果。”毛卓云说。29岁的瘾君子小古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抓,入所体检时被查出染上了艾滋病,心理一度接近崩溃并试图自杀。毛卓云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但小古根本听不进去。毛卓云从其同监室人员处了解到小古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想进行“救赎”,所以才有绝食的想法。毛卓云便用整整一天时间与他谈心,告诉他“做好事就是救赎”,让他每天打扫监室。终于有一天,小古想通了,对毛卓云说:“我要好好劳动,好好活下去。”
20xx年年底,浙江省公安厅命名授牌“毛卓云工作室”,毛卓云却坚持挂上“红丝带工作室”的牌子。在毛卓云眼里,这些在押人员不仅是嫌疑人,也是病人,惧怕病魔,更害怕冷漠;渴求被治愈,也渴求被关爱。毛卓云还组建了“关爱会”微信群,20余名曾经的在押人员是群成员,他们共同探讨最新的艾滋病医疗信息,分享生活感悟,彼此传递着正能量。“看到他们开启全新的生活,是我最开心的事。”毛卓云说。
当记者问他如此坚守的初心源自何处,老毛想了想说,18岁从军时亲人写给他一句诗“不要空言了了事”他还说,实实在在做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能成为专家。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1
毛卓云是工作中的有心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毛卓云一边摸索钻研、一边归纳总结,撰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积累下数十个代表性案例。
他梳理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的“五心法”,包括走近内心的“近心法”、用知识净化心灵的“正心法”、合理宣泄压抑的“劳心法”等,填补了监管业务研究的空白,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在工作之余,毛卓云还建了一个“关爱会”微信群,与曾经的艾滋病在押人员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状况,分享治疗艾滋病的新信息,坚定人生的信心。
在毛卓云看来,现代医学技术或许还无法对抗绝症,但精神上的救赎和治愈是可以实现的,而这就是他的初心。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2
在亚运赛场最受瞩目、最激动人心的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男子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92新的亚运会纪录摘得金牌,引起了全场沸腾。“中国飞人”苏炳添加冕“亚洲飞人”,其9秒92的成绩不仅刷新亚运会纪录,,他也是参加决赛的8人中唯一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选手。苏炳添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荣耀。
决赛前,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说:“如果比赛的氛围、环境和气候都合适,加上运动员感觉良好的话,苏炳添能在雅加达给中国带来一个奇迹。”外教在训练场上信心满满地留下这番话,而苏炳添果然也不负众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骄傲。
在本届亚运会前,苏炳添两度跑出平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带着这样一份辉煌的成绩单第三次来到亚运会赛场,苏炳添的目标很简单――拿到男子100米的金牌。最终以9秒92的成绩夺冠,苏炳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说:“我觉得今天已经破了我的魔咒,作为男子百米选手训练了十几年,我参加的所有运动会都没有尝试过拿一个冠军。29岁,我终于在亚运会上证明了自己。”手捧亚运金牌,苏炳添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是的,苏炳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速度不容小觑。
2020__年初,那些关于“苏炳添退役”的新闻不胫而走,苏炳添的确动了这个念头。然而,苏炳添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日复一日训练比赛。数年如一日的封闭训练,肩上积攒的'各种压力,局外人统统无法体会。正是这样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亚洲飞人。
在整体水平依然无法与欧美抗衡的亚洲,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苏炳添所言,“这是打破魔咒、扬眉吐气的一晚”辉煌背后总是藏着无人言说的艰辛,不过还好,苏炳添坚持下来了,用辛勤和汗水成就了自己也铸就了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3
叶连平最近有些“小情绪”,他抱怨说:“这段时间活动多了,耽误我给孩子上课。”叶连平说的“活动”,是指今年9月,他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他认为,两次赴京领奖,撂下了不少课。他不能让那些留守儿童等他,只有和孩子在一起,他才踏实心安。
“我92岁了,必须和时间赛跑,才能多教些孩子。”这是叶连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因为这样的初心,年过九旬的叶连平才以奔跑者的姿态出现在乌江边上,成为乡村留守儿童的“摆渡人”
192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的叶连平前半生颠沛流离,因为父亲在南京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他得以在那里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因此,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怀疑为“美蒋特务”,被强令离开南京,辗转流落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卜陈镇。“这里的农民收留了我,到任何时候,我都忘不了这份情谊。”
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叶连平成了和县卜陈中学的一名老师,这距他1955年从南京的夜校被“扫地出门”过去了整整23年。“我年富力强的23年浪费了,我得玩命找补回来。”
退休后,他心依然牵挂着学生,他发现,农村的孩子因为学不好英语,往往产生厌学情绪。20__年,叶连平在自己家里开设英语课堂,义务给留守儿童补习英语。从那以后,那间30平方米的旧屋子,每天一放学,就挤满了孩子。
叶连平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但为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叶连平先后花光了自己的30万元积蓄。叶连平无儿无女,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的平房里。然而就在这所不大的老房子里,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每天来回上下学不方便,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包吃包住。
杨鸿雁是叶连平早期资助过的学生。初中三年,她一直在叶连平家居住,直到高中住校。后来,杨鸿雁考上了大学。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开学那天,是叶连平把她送到大学报到。送完杨鸿雁,因为没有赶上回去的车,又舍不得花钱住宿,叶连平在大桥洞下猫了一夜。
叶连平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们身上,对自己却非常苛刻。一件60年前的棉袄,已经打了多处补丁,他至今还在穿。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这是叶连平自我鼓励的话,也是一个老党员对留守儿童作出的承诺。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4
王娅是本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从1985年开始,她就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更是将唯一一套住房捐给基金会,用于资助寒门学子。此外,王娅还常年无偿献血,并于20xx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心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身后。
20xx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通过邮件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我是工薪族,愿意为贫困孩子尽点心意。”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于是,她开始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先是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费,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了另一名学生。王娅常说:“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未来。”
当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就在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时候,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就这样,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不仅如此,王娅还将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资产--一套商品房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资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2月16日22时21分,王娅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和生前协议,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为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辉。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5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日本大阪体育馆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最后关键一分,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拿到世界冠军。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让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仅仅是一段传奇故事的开端。1981年在日本世界杯夺冠后,中国女排接连拿下了四个世界冠军:1982年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这五支冠军队伍里,始终都有郎平的身影――前四年,她是队内的头号主攻手,1986年,她以助理教练身份出征。
取得这样梦幻般成就,郎平靠的无非是一个“拼”字。
“我记得特清楚,我们一进体育馆,墙上就挂了大标语,卧薪尝胆,打败日本韩国。”郎平说。
“每天就是三点一线,训练场、食堂、宿舍。”年轻的郎平知道,“你不比人家多付出,不这么艰苦地去训练,你就赶超不了别人。”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劲,郎平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1982世锦赛,1984奥运会,1985世界杯),也让她赢得“世界第一主攻手”称号,成为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6
库尔班·尼亚孜,男,维吾尔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校长。
20xx年5月,库尔班·尼亚孜在家乡创办国语小学,让维吾尔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小在孩子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引导他们增强国家认同,走向包容多元的未来。
办学校是库尔班·尼亚孜的思想领悟。大学毕业后,他开过超市、饭馆、药店,渐渐地意识到,吃饭喝药只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解决不了精神的匮乏。一次,一位老奶奶带出水痘的孙女来他药店买药。他告诉老奶奶要如何治疗,却遭老太太斥责:“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样。”事情遇多了,库尔班·尼亚孜下决心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希望带孩子增长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绝大多数人不会说汉语,没人愿意将孩子送到国语小学,也很少有人愿意到这所没有编制的民办学校当老师……面对重重困难,库尔班·尼亚孜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有语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语言通,就能心灵通!他不是在帮助谁,而是在和孩子一起创造感情相通、心灵相通的未来。20xx年来,他赢得了当地家长的认同,1190名少数民族学生因接受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的教育而改变命运,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除了尽心办学,库尔班·尼亚孜还是位“热心肠”办学20xx年,为近10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为没钱治病的汉族同胞送去“救急金”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万元,并动员全校师生募捐,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在他们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20xx年9月,一位大学毕业生因身体残疾找工作屡屡碰壁,库尔班·尼亚孜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录用他。只要库尔班·尼亚孜能够帮上忙,他就会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库尔班·尼亚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好老师”称号。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7
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颜家垅村,一座希望小学近日落成。二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通过多媒体一体机,认真聆听1300公里外鄞州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李艺老师的授课。
“我非常感谢周秀芳老师和她的团队,她为我们学校默默无闻的奉献,让这个新教学楼落地而成。”颜家垅兴华希望小学校长谢平说。
颜家垅兴华希望小学是宁波鄞州退休教师周秀芳牵线建成的第29所希望小学。当天共有10所希望小学举行了集中落成仪式,这些学校坐落于溆浦县统溪河、深子湖、龙潭、均坪、观音阁、沿溪、低庄等7个乡镇,将惠及近600名当地学子,方便他们就近入学。
20__年3月初,怀揣支教梦想的周秀芳从宁波前往溆浦县,当她辗转来到九溪江乡桐林小学门口时,眼前的情形让她震惊——在一栋简陋的木房里,16个孩子认真地听一位60多岁的老师讲课,这位老师是桐林小学唯一的老师。
周秀芳当即决定留在湖南支教。此后,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了乡村学校。走访贫困学生时,她会偷偷给学生家长塞钱;给学校买电脑,让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还将在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
今年上半年,宁波宁海91岁的王春文老人看到周老师千里支教帮困的爱心事迹后,被她的精神深深打动,一次性拿出250万元捐建5所希望小学。截至目前,由王春文老人捐建的5所希望小学也已全部建成。
“王老先生,您看到了吗?您捐建的希望小学今天落成了,那么多的小朋友、那么多的好心人都来了!”希望小学落成典礼上,周秀芳第一时间通过视频连线将好消息传递给了王春文老人。
作为根植湖南溆浦山区的“爱心搬运工”,周秀芳不仅期盼着山区孩子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里上课,还希望他们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周秀芳奔走呼吁下,鄞州区白鹤街道等集体和个人先后捐献了36台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
“这些设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山区孩子可以跟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我5年前就有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周秀芳说。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8
1964年5月我出生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语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一名教师。20xx年,我创办了依麻木镇国语小学。
亲身感受文化的差异
在大学里面我读的是汉语言专业,与汉族群众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但我又想去内地看看,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变化。1998年,我停薪留职到内地做生意。我去过全国的好多地方,销售过药品,做过小商品批发。我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沿海发达城市对我的思想冲击特别大,那里的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特别勤奋,能吃苦,工作效率高,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在外闯荡了两年,20xx年的时候,我带着积蓄回到了阿克苏,开了一家私人药店和一家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还在我的家乡乌什县依麻木乡开了超市和药店。
因为做生意的原因,我接触到了很多的维吾尔群众,他们中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乌什县,甚至没有走出过依麻木镇。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从家门口流过的托什干河就是天底下最宽广的河流。在我开药店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太太带着自己的孙女来药店买药,我看见那个孩子在出水痘,小脸儿已经惨不忍睹,就赶紧告诉老太太要如何治疗,谁知老太太却斥责我,她说:“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个样。”
在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父亲因为在一次封斋期间吃了一块馕而受到排挤,1999年父亲去世时,宗教人士甚至不愿意来家里做仪式。
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我深刻地意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科学文化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人们思想解放,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疗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愚昧。
心灵震撼,萌生办学念头
我把在内地的亲身经历和回到家乡的所见所闻做了对比,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差距,其实这个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要想让家乡的人们早日摆脱贫困,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就必须通过先进的教育来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有一天,在去县城的班车上,我碰见了3个背着书包的孩子。那时天色已晚,我很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孩子们答:“我们去学校。”我很纳闷的说:“乡上就有学校啊!”3个孩子声音提高了几度:“我们在乌什县上汉语学校。”那一瞬间,看着孩子们骄傲自豪的神情,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猛然间萌生了要在乡里办一所汉语学校的想法。
经过在内地的打拼和回家后做生意,我积攒了一些积蓄,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20xx年5月我拿出60余万元投资兴建依麻木镇国语小学。那时候,依麻木镇是一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乡镇,办一所国语小学,压力不言而喻,一时间非议四起——镇里为什么无偿划拨土地给他办学校?库尔班有钱没处花了?办什么办“国语学校”!死后“胡达”不要他。顶着这样的压力,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创办了国语小学。学校是办起来了,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招生难的问题。那些日子,我每天带着一名汉族老师深入农户家中做宣传,通过耐心细致地劝说,采取先上学后缴费,对贫困户、特困户的孩子实行半价、免费等优惠政策,最终总算有100多名维吾尔族学生报了名。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家长提出条件:“库尔班,你一定要请维族老师来给孩子教汉语。”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我却认为,只有让汉族老师来授课,这些孩子才能学到纯正的汉语,才能打好牢固的基础。终于开学了,这件事轰动了十里八村,有一部分人专程赶着毛驴车来看稀罕。
初见成效,深化民族团结情
20xx年8月20日学校正式开课。当聘用的汉族老师站在讲台上时,一些家长意见颇深,甚至担心汉族老师打他们的孩子。几天下来学校的学生由最初的100多人减少到50多人,还有一些家长送孩子进教室后,仍站在教室外看汉族老师如何教他们的孩子。一天,两天,三天……家长们终于放心了。直到20xx年11月人数才固定在80人左右。经过不断的努力,国语小学越来越壮大,相继开设了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共十三个班级,有850名学生和28名汉族老师。一些较远的村也将学生送过来学习国语。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这样既方便教师给孩子们教授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习教师身上良好的生活习惯。汉族老师十二个小时“泡”在学生中间,业余时间老师们就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爱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便在校园中形成了师生之间互助、互学、互信的浓郁氛围。全校师生过春节,一起吃饺子;过端午节,一起吃粽子,中秋节一起吃月饼。在校园中,我们要求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天候使用国语,建立孩子们的国语思维习惯。
我们很重视对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在学校教孩子们跳秧歌、打快板、唱京剧和豫剧,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学习国学文化的精髓。通过国学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又可以让孩子们时时刻刻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认同中华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小主人。
硕果累累,树立民族团结典范
20xx年来,先后共有七届340多名学生从国语小学毕业,257名学生考入了自治区内初班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20xx年高考,一位世代为农民家庭的依麻木镇维吾尔族孩子——穆萨·图尔贡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全地区为之沸腾。在谈到高考感言时,穆萨·图尔贡深情地说:“我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主要得益于在依麻木国语小学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如果当年不是在国语小语上学,我可能会辍学,和同龄人一样早已结婚生子,一辈子也走不出小村庄。是乌什县依麻木镇国语小学让我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我永远感谢依麻木镇国语小学!”
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名声越来越大。一位曾经反对过办学的宗教人士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了。他来的时候有些难为情,也有些担心,怕被拒绝,但是我很爽快地收下了他的孩子。现在,这位宗教人士成了国语小学的义务宣传员。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依麻木镇很小,世界却很大。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我家乡的孩子们走出这一方封闭的小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跟上现代化的脚步。
一滴水只有汇入海洋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维吾尔族只有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9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高传染性的监管风险和空白的监管经验,许多人望而却步,毛卓云却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一干就是12年。
上任前,所里给他买了防护服,从牙齿武装到脚趾,毛卓云却一次都没用过。不仅如此,他还将艾滋病在押人员从装有玻璃墙隔绝的特殊监室搬到了普通监室,将谈话室搬进了艾滋病监区。
20__年9月的一天,看守所里收押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年轻人阿明,他因吸毒产生幻觉,凌晨捅伤女友后,又用匕首刺中了追捕自己的巡逻民警。
一审宣判后,阿明像是彻底疯了,不断用头撞监室的铁门,有时蹲在地上像困兽一样呜咽,拳头紧握。
向领导请示后,毛卓云进入监室,准备和他谈谈。
他假装若无其事地检查内务,正思忖着怎么和阿明聊天,背上却突然重重地挨了一下。
千钧一发之际,旁边另两名在押人员,突然冲出来挡在了毛卓云面前,帮忙控制住了想要扑上来的阿明。
可毛卓云没有走,他站在门口等待阿明慢慢平静下来,又走了过去,轻轻抱住了他。一旁的在押人员都惊呆了:如果这时候阿明在他肩膀上咬上一口……
谁知阿明迟疑了一会,竟趴在毛卓云的肩头,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原来,庭审时阿明的父母并没有来,女友的出庭指证对他也很不利。他觉得自己是被所有人抛弃了,更觉得刑期漫漫,自己很可能就这样死在牢里。
过了几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几张毛卓云抄写下来的短信,分别来自他的父母、女友还有表弟,家人都言辞恳切地劝他好好改造。阿明并不知道,毛卓云是如何辗转联系上自己家人的,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说服他们,为自己写下那样的鼓励。
在阿明投牢的第二天,毛卓云如释重负,悄悄去医院做了一次体检。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滚的惊艳里,总是浸透了迎击磨难、战胜挫折的泪腺。
当62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因为巨额捐资助学再次被媒体聚焦时,人们惊奇地发现:
虽然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区斜西街313号嘉兴市社会福利院内11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一位盲人靠着一双手艰难起步的推拿诊所,如今已经扩展到467平方米、20个床位。“朱丽华”三个字则已成为嘉兴市盲人推拿界响当当的品牌;
她以爱为源,以心引心,带着残疾人朋友向着光亮那方,学着坚强,带着理想,不断强壮自己逆风的力量。她的丽华推拿诊所让100多名残疾人朋友拥有了谋生的技能,不但实现了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而且还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队;
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举灯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唤,哪里就有她积极的回声。抗震救灾、扶贫帮困、救死扶伤……她总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她凭着一双手的起早贪黑,支撑起480多人次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从1991年希望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累计捐款333万元。
作为一名追光者,她是无所畏惧的;作为一名造光者,她是积极有为的;作为一名发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温暖的。这就是盲人朱丽华的光明世界。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1
爱心“搬运” 四年筹建29所希望小学
“我可以教孩子学到知识,可他们的境遇如何改变?”周秀芳在支教之余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她的学生、在美国洽谈业务的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看到后,一回国就从机场赶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师早年在宁波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班里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师在贫困山区支教,这份大爱情怀我们非常敬佩。”感动之余,张刚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他捐资30余万元重建了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动工兴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农房里住下。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商量解决建校遇到的问题。
20__年7月底,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溆浦县九溪江乡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溆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班学生筹资40万元援建的前进小学,上海企业家苏书超出资28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援建的搭溪小学,宁波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捐修的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等学校一一落成,爱心助学的雪球越滚越大。
周秀芳还牵线促成了浙江鄞州与湖南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爱心搬运工”周秀芳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2
盛锦平:(叶连平)因为各个方面表现很突出,所以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可以主动的靠拢党组织,要求加入党组织。
入党后,叶连平更加干劲十足。199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叶连平必须要告别讲台了,然而他却舍不得离开。
叶连平:后来有人笑我,你退休啊,你哭什么家伙,唉,对不对?那么坦率地说,我舍不得离开,我真的舍不得离开。
立志在三尺讲台奋战到最后一刻
离开学校讲台的叶连平在自己家中的讲台上继续奉献着人生,19年来,已经有超过1000名孩子在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学习,村民们说,叶老师如果收费的话,这么多年的代课费早就超过百万了。而对孩子们甘于奉献的叶连平对自己却格外地苛刻。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卜陈学校校长 居平树:他在物质方面,他与一般人相比都不如,他的一件衣服穿60年,还在穿,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他的房子住了30年,还是原来的老房子。
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学生,叶连平还在20__年拿出5万元积蓄,在社会多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截至目前,奖学金已发放了7次,惠及132个孩子。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3
嘉兴是党初心始发之地,也是“勤善和美”的文明福地,“勇猛精进”的干事热土,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先进典型,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9月21日,晚报推出了深度报道《盲人朱丽华用初心照亮未来》9月22日,市委书记张兵在该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她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听着朱丽华的事迹宣讲,现场的党员干部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点赞,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时刻牢记初心,担负起责任和使命。
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易太贤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为两次意外双目失明,重新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就足以让人佩服,后来她参加培训学技艺,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不仅自强,还用大爱捐助了那么多的孩子,为她的奉献和大爱致敬,向她学习。”
“朱丽华身残志坚,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她的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费晓义和桐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瑜都情不自禁地为朱丽华鼓起了掌,在她们看来,优秀的浙大学子朱丽霞已经在传递朱丽华的信仰和初心了,“这也激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努力克服,斩除荆棘,不把困难当困难,坚定理想,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听了朱丽华的事迹报告,真正体会到了一个红船旁的特殊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灯’长明。”嘉报集团党委委员张渊学感慨万千,他感受到了朱丽华在人生道路上写就的满满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里,落实在行动,她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4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宁波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在重阳节,也是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上,周秀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手握奖杯的她,面对镜头,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里有点着急,因为天气渐冷,一批物资还没来得及送到支教山区孩子们的手中。
按照惯例,周秀芳一般不爱去参加颁奖礼,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支教上。但考虑到这次奖项的规格以及能为支教山区对接到资源,周秀芳还是决定去了。如此便耽搁了物资发往支教地区的时间。“孩子们每天要走十来里路去上学,有的孩子还穿着破底的鞋。想到这些,我心里难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说。
从20xx年8月起,先后到贵州、湖南溆浦等地支教,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支教山区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师周秀芳近几年的生活重心。面对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会发出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句话,把周秀芳的记忆拉回到60多年前。
义乡义举 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鄞州,素有“义乡”美誉,鄞人好善。周秀芳的父母正是这样的人。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为人心善的父母还收养了两名孤儿,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负担更重了。更不要说在家中富裕时,父母的乐善好施。父母的善举,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也在心里埋下了善根。
而影响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业的,是她人生中谈起来就要情不自禁落泪的三位老师。
周秀芳5岁开始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当上四年级时,由于家庭变故,家里已无法再支撑她的学费。非常热爱读书的周秀芳此时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鲍老师。时任班主任的鲍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成绩又这么好,如果辍学就太可惜了。”于是,鲍老师帮周秀芳垫付了三块五毛钱的学费。周秀芳的求学生涯才柳暗花明。
从讲述第一位恩人老师时,周秀芳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觉间,十几张沾满泪水的纸巾在桌上散落开。
周秀芳说,到了初中,家境依旧没有好转。没有了鲍老师帮忙交学费,她开始了“两天打鱼,十天晒网”的初中生活。天晴时,上山采药采野茶叶,和哥哥拉上一车蔬菜,步行两天到城里去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是周秀芳上学的学费。下雨时,不用外出干活,就是周秀芳最快乐的读书时光。时至今日,周秀芳仍很喜欢下雨天。
即便如此,周秀芳还是辍学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少学生主动退学,有校长、老师去学生家中劝学生返校。周秀芳在帮一位校长指路带路时,诉说了想要读书的念头。不料,这位校长知道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周秀芳的名字,并撕下来告诉她,拿着这张纸到一所民办学校去念书。
周秀芳拿着这张纸,像拿着圣旨一般,兴奋地跑到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在上千名劳动者中找到母亲,高兴地说:“妈妈,我又可以读书了。”然而母亲的一句话却把她的全部希望浇灭了:“饭都吃不饱,哪儿来的钱去读书?”
怎么走回去的,周秀芳已经记不得了。她只记得回到家后,她三天三夜没有下楼,不吃也不喝。她当时内心的想法便是“不读书我宁死”
“妈妈,就让妹妹去读书吧。大不了咱们家三年不穿新衣,三年不吃肉。”在哥哥的劝说下,妈妈终于松了口。休学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学路。
这位有恩于周秀芳的校长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后的保姆生涯中,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毕业后,就连“勉强”读书,家中都再无力支持。周秀芳无奈再次辍学,找了东家去当保姆。刚好这个东家就是徐志慧校长。
看到徐校长家有大量的藏书,周秀芳渴求读书的意愿再次喷涌,忍不住开口说:“这些书我可以看看吗?”徐校长一口答应了。
从此以后,周秀芳白天带小孩,晚上看书,常常看书看到半夜一两点。有时候白日里,把孩子哄睡后,性格开朗的周秀芳就带着院子里的小孩一起玩耍,教他们唱歌跳舞,常常把孩子逗得乐开了怀。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黄静宜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后,对周秀芳说:“你性格好,对孩子有爱心,又爱读书,真的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这句话,点燃了周秀芳的内心:“我一个小保姆也能当老师吗?”从这之后,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读书。在当保姆的两年时间内,她自学完成高中和师范学院的相关知识。
也正是感恩于三位老师,更坚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当一位老师,宁可减去十年阳寿;如果以后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三十余载教书育人 把学生当自家人
“有没有没去周老师家吃过饭的,举手。”
“有没有没去周老师家住过的,举手。”
几声询问下来,在场学生无一举手。
今年中秋节,当得知周秀芳要回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时,她曾教过的学生立马自发组织起来,共聚一堂忆往昔。三十年前的事历历在目。
1971年,周秀芳到象山县东门岛上当代课老师。两年后,她被调入象山县石浦小学。在学生们看来,这个老师着实与众不同。
教学上,她比较“懒”,喜欢让学生自学;她从不戴手表,喜欢先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最后十几分钟点评;她比较爱玩,喜欢周末带着学生去野炊,自带米面烧饭吃……海边捉螃蟹,山上种玉米萝卜是学生的最爱项目。
用周秀芳的话来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乐中,在接触大自然中就能学到知识,岂不美哉?
生活上,她又很大方。,除了家用,剩下的全花在了学生身上。哪个学生家里父母闹矛盾,哪个学生家里有困难,都到周秀芳家吃住。有一次,一个同学家失火。周秀芳将他接到自己家,把外公外婆送儿子的礼物——一身衣服,送给了这名同学。
短短两三年,周秀芳的教学天赋被释放出来,并作为象山代表出征宁波比赛。自嘲“半路出家”的周秀芳,在一群科班出身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二名。从而又调到宁波工作。之后,周秀芳更是成为宁波市第一个科学学科带头人。
在教育领域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周秀芳一直十分受学生喜爱。但直至20xx年7月退休,周秀芳心里始终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去支教。其实她原本有过一次机会。50岁那年,听说教育局招募去贵州支教的老师,还在教学的周秀芳主动去报名,但因为年纪超龄被拒绝了。
“这辈子恐怕是没机会去支教了。”周秀芳当时的内心充满了失望与遗憾。
花甲圆支教梦 最是喜欢夕阳红
虽说退休了十多年,但周秀芳在教育事业上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她先是被一所民办学校返聘,后又受教育局之邀,回去继续上课。直到20xx年,她终于下定决心停下来。停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人生第一次长时间的、大范围的西北自助游。这次旅游,意外遇到了支教机缘。
当年8月,行至张掖,周秀芳看到一个小孩子因为作业做不好正在挨家长训。周秀芳犯了“职业病”,上前去辅导。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个曾在贵州支教过的大学生的注意。得知贵州特别需要有教学经验的支教人后,周秀芳立即与当地取得了联系,并提前结束了旅游行程。
这一决定,改变了周秀芳本已安排好的种花、养草、骑车的安逸晚年生活,让她一脚踏进了更为艰苦且忙碌的人生旅程。
20xx年春节,回到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或许更需要支教,便决定去那里看一看。3月,她和爱心人士孙绍富一起,坐了24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怀化,又从怀化坐了两个小时大巴,再坐一个小时中巴,再转坐小面包车,终于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桐林村,也看到了位于山上的桐林小学。
只见一座50多年前建造的竹木结构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再加上没水没电,孩子们只能在饥寒交迫中学习。
触景生情,周秀芳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想到了自己曾经坚定的信念。她一边支教,一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朋友圈,动员以前的学生积极献爱心。
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是周秀芳早年教过的学生,在朋友圈看到昔日恩师的爱心召唤后,直奔北斗溪镇看望周秀芳,并决定一人捐资35万元重建桐林小学。就这样,周秀芳成了奔波在宁波和湖南之间的爱心搬运工。周秀芳有记日记的习惯,从1966年起到现在已经有30多本日记本。翻开近几年的日记,几乎全与支教、家访有关。哪个孩子家什么情况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是她走家串户得来的一手资料。要知道周秀芳的膝盖并不好,早在八年前,三家上海医院给她下了通牒:膝盖半月板磨损、循环液干枯、一块骨头有裂缝,必须换膝盖,不做手术,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时周秀芳已经是拄着拐杖走路,上楼梯时需要人抬,还把轮椅也准备好了。
可即便如此,周秀芳还是忍着痛,走访了九溪江乡的每一所小学,记录了所有走访过的孩子的情况。甚至有一次在家访途中,周秀芳还到鬼门关走了一遭,等被救回后,她说了句:“如果我倒下了,把我埋在学校的那片土地上。”此外,她还亲自监督工程进度、上阵平整土地、和乡亲们一起探讨解决建校时遇到的种种问题。
周秀芳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7000多元,可她花在自己身上的还不足十分之一,穿的衣服是别人不穿送她的,一身体面的“领奖服”,是不到70块钱的运动装;一年当中,有260天在湖南吃白菜就辣椒;她没有自己的房子,至今和儿子住在一起。她笑称自己“不知道吃不知道穿,上无寸瓦下无寸土”可她的爱心雪球却越滚越大。
一所,两所,三所……筹集善款修建的希望小学越来越多。如今,周秀芳和她的爱心团队已发展到3000多人,在溆浦山区共捐建希望小学22所,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8所,让322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建校和资助贫困生累计捐献款物达20xx余万元。
今年,周秀芳还采用众筹方式,通过5313名宁波市民的爱心接力,短短3天集齐50万元建校款项,将其作为孩子们的“六一”节礼物。
这次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周秀芳又给溆浦山区带去好消息。她与其中一位获奖人对接好白茶茶苗资源,打算统计一下村里有意向种白茶的人数及面积,指导村民做准备工作,春节期间带来茶苗开种!
“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周秀芳现在最喜欢的一首歌,尤其是“夕阳红”三字,真的是深得她心。今年已71岁的周秀芳笑着说:“我的夕阳还要继续红。”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5
一个名字,越来越让人们熟悉;一些事迹,越来越让人们感动。这个人就是黄文秀。20__年6月17日凌晨,时任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在返回驻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生命虽短暂,光华却璀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黄文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生动地诠释了催人奋进的担当和奉献精神,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使命是不变的誓言。誓言意味着承诺,一次承诺,一生践行。“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这是黄文秀的诤诤誓言。黄文秀把誓言刻于心、践于行,她从贫苦人民中来,又回到贫苦人民中去,矢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认真履行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承诺。黄文秀用坚守誓言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放弃理想信念,始终朝着入党志愿指向的梦想和目标坚定地前进。
初心使命是应尽的责任。责任如炬,照亮前行的路。党员干部一旦走上了“岗位”,就意味责任在肩,就要将“责任心”固牢。黄文秀任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始终牢记脱贫攻坚的责任,为脱贫攻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黄文秀以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把责任和担当体现在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担好责、尽好职。
初心使命是崇高的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来自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贞,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黄文秀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她顾大家舍小家,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没有时间照顾残疾母亲和重病父亲,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黄文秀用不断强化事业心、始终保持进取心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坚持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追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青春无悔。黄文秀不愧为新时代的光辉典范、青年楷模,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6
在奥运会上,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也是该国人民的骄傲。可为什么在东京奥运会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只跑出了第六名,全国人民却为他沸腾了呢?
我们一起回到半决赛的画面来探探究竟吧。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所有的运动员已经就位,屏气凝神等待枪响,现场紧张得空气都要凝固了。
砰,发令枪一响,世界顶级高手飞奔出去,而苏炳添,一个亚洲人,在这群高手如云的队伍里显得是那么弱小,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苏炳添能坚持住吗?只见他咬着牙,瞪着的眼睛似要喷出火来,头发被风刮了起来,脚下像踩着风,跑得飞快,这几秒很漫长,好像捱过了几个世纪。渐渐地,苏炳添反超了一个,反超了两个……一路领先。啊,真是太帅了,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在屋子里转起圈来。
估计这种速度快到连苏炳添自己也没有料到,调皮的苏炳添还不忘转过头去看看超过对手多远,“哎呀,这可要坏大事,会不会被超过呀?”我的心里又一阵紧张,不过,苏炳添依然遥遥领先,以绝对优势位列小组第一,用时仅9。83!好家伙,他书写了100米的历史!全场沸腾了!
男子100米,那是黑种人的强项,白种人和黄种人能够进半决赛,那实属不易,这次苏炳添代表中国,代表亚洲冲出了世界,站在了决赛的跑道上,苏炳添他突破了亚洲人的记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当中国和苏炳添的名字出现在跑道上,大家激动到泪目,这条奥运百米决赛跑道上,终于有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名字,不愧是我心中的苏神。
赛后,记者采访苏炳添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好成绩的?苏炳添非常淡定,只说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要想,年龄、种族不是问题,科学训练就好了。
简短却极具力量的话语,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想起了你,你让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创造历史,只要自己想。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7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的事迹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都对她的事迹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褚银良更是号召全区上下向“支教奶奶”周秀芳学习,并赴湖南长沙看望了周秀芳,向在湘鄞商代表介绍她的事迹,鼓励企业家们助力家乡爱心人士的公益项目,将一个人的义举变成一群人的善行。
昨天,中华慈善日。这是属于周秀芳的不眠之夜,全国道德模范、CCTV年度慈善人物等重量级荣誉,同时落在她头上。
事实上,这几年来,当她的故事传遍浙湘两地,当我们一次次为她刷屏点赞,在我们心中,她早已经是令人仰望和学习的道德楷模。
这些荣誉,于她是实至名归。
记者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她在“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年度人物榜上列首位。此后的3年里,记者开始追随她的身影,记录关于她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她是一道光,会发热,有能量,照耀到了那些贫困群体。她的故事,也为有公益之心的鄞州人、宁波人、浙江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行动的方向。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8
经历过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经历过绝望,才懂得绝望中那一丝光亮多么珍贵。
如今的丽华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有人问:“朱医师,你的诊所就业大门为什么独独为盲人而敞开?”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喜欢将心比心。她觉得随着推拿诊所的美誉度日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已经不成问题。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唯一。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她想通过诊所营造的光亮,让更多盲人在颓废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与朱丽华相伴了20xx年的吴阿姨说,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自己的人生不知道会是啥模样?两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难也要相携着手闯出一片天的心境,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把我带到哪里,用心关照着我,比自己亲姐妹还亲。我比较笨,朱医师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啥也看不见的我不被抛下,多亏了她带着我、推着我。”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的生活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多了一个身份——师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还免收学费。20xx年来,已经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就业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医师,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何苦呢?”
听到这样的感叹,朱丽华很淡然:“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穿过岁月的风尘,朱丽华面对苦难时所展现的豁达与坚毅,感染并带动了许多人。47岁的陈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陈永明在丽华推拿诊所已经干了20xx年。同样,如果不是朱丽华,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活法。
清瘦的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恶化,他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的诊所接收了他。朱丽华一有空就给他推拿。一个月,人能起来了;两个月,脚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们诊所搬家,我跟永明说,搬家拐杖不要忘记了,他说,我早就不用了。我一惊,什么时候不用的,我哪里晓得啊,我又看不见……”朱丽华说这句话的时候,特别开心。陈永明病情好转后,也学习推拿按摩,现在在丽华推拿诊所做着管理工作,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资最高的“顶梁柱”
正是朱丽华的爱,给了吴阿姨、陈永明等经历磨难的人们一双“眼睛”、一缕阳光、一种希望。朱丽华用行动告诉他们,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一个人即便身处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灵魂于黑暗之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伍淑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本文链接:https://linbinqin.com/news/32329.html